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化教育理念 » 正文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807 人参与  2025年09月19日 22:15  分类 : 国际化教育理念  评论

9月1日,一位上海宝妈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生育补贴——近18万元!而且10号申请,22号就收到了,速度很快。她开心地表示:“生孩子政府真的发钱!早上买纸尿裤的心疼现在荡然无存。”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1张


网友纷纷表示羡慕之余,也有家长表示,有补贴固然好,但对于自己已经投入的教育成本来说,真的“九牛一毛”。这不刚开学,就有两娃妈和我们吐槽,两个娃的学费一交就是近30万,还有各种补课费,艺术、体育、科技的课外课费用,每门一年都是以万元计算。


还有宝妈在小某书上发出自己孩子进入UCLA从小到大所花费的费用,已高达1000万……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2张


虽然我自己没孩子,但一来热爱教育,二来为了退休金有年轻人“接盘”,一直很自觉地充当身边亲友的“养娃鼓励师”,每当在教育圈看到“利好”消息,就马上跑去告诉他们:


现在生育率这么低,养娃不用焦虑,以后优质教育就是供大于求了,我同事去年摇号轻松进爱X、世X了;


今天又看到新闻,上海公立幼儿园1年免费了!


有研究论文说一家3个孩子是最好的;


国家要给3岁以下孩子每年发3600元补助啦,你家要不要再追个二胎……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3张


不过每次,我都会收获来自亲友的白眼:快别推荐“劳斯莱斯五元代金券”了,这点小福利,和养娃的千辛万苦比起来,根本等于不存在好吧?对了,你不是认识上海最鸡血的那所H校的老师吗,能不能帮我问问,有没有老师接数学培训……


为什么哪怕有真金白银做激励,大家也不愿意生孩子了呢?最近我读了一本新书《出乎意料的经济学》(比尔盖茨的“年度最爱书籍”之一,作者蒂莫西·泰勒曾在斯坦福、明尼苏达大学等高校担任经济学课程讲师),才恍然大悟: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4张


原来,在过去几十年里,“生孩子”这件事,已经悄悄地从一种“高回报投资”,变成了纯粹的“奢侈品消费”;

而数据表明,“少生孩子、集中投资优质教育”,恰恰是精明的中高收入家庭在当下环境中最理性的选择。





01

从“高回报投资”到“稳赔不赚”:

养娃经济学真的变了



仅仅在一百年前,生养孩子还是一项非常“划算”的投资。

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分析养娃成本:直接的“自付费用”(孩子的吃穿用度)和“机会成本”(父母因育儿放弃的其他收益)。


那么以19世纪的美国为例——


  • 自付费用很低:多个孩子也就是多一口饭的事儿;


  • 机会成本几乎为0:那个年代赚钱的机会并不多,女性更是没办法直接参与工作,不会因为生育和养育被迫放弃丰厚的外部收入。


而养孩子获得的收益呢?


他们只要稍微长大一点,就能成为很好的劳动力,帮爸妈捡柴挑水、洗衣做饭……直接创造收益。父母到了晚年,孩子更是会成为退休生活的辅助,比如,20世纪早期,一家之主是65岁以上男性的家庭,从孩子那里获得了1/3的收入。更不用说,如果生了很多孩子,还有可能出个“基因突变”的牛娃带飞全家呢!


低成本、高回报,也难怪那个年代的人都信奉“多子多福”了。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5张

■ 图片来自电视剧《工作妈妈育儿爸》


然而,在现代高收入国家里,情况却发生了逆转。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家长们觉得孩子都是“吞金兽”,但养育孩子的自付费用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夸张。


美国农业部从1960年就开始估算抚养孩子需要花费的费用,那时中产家庭养一个孩子要2.5万美元,如果算上通货膨胀,相当于2009年的18.3万美元。而2009年中产养孩子需要22.2万美元,增长率约为22%,低于同期的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6张

■ 图片来自电视剧《逆行人生》


真正的变化在于“机会成本”的飙升——尤其对高学历、高收入父母而言。


很多女性在生养孩子的阶段都会暂停职场生涯,收入归零不说,还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当她们在5年或10年后重回职场时,工资会永久性下降,即使对工作年份进行调整后,她们的收入也可能比原来降低15%。


《出乎意料的经济学》作者以自己家庭为例,他太太获得MBA后曾在一家投资银行工作,但是后来离开了职场几年抚养他们的孩子。从妻子一生幸福的立场出发,她无疑是做了正确的决定,但如果从她一生的金钱收入和家庭财务状况的角度来看,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202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克劳迪娅·戈尔丁关于性别收入差距的研究就表明,男女大学生毕业后找到的工作通常薪酬差别不大,女性的收入开始明显低于男性的“拐点”,就是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7张

■ 图片来自电视剧《今生也是第一次》


与此同时,养娃的“收益”却在锐减。


现在的小孩能分担的“劳动”顶多是收拾饭桌、清空洗碗机,跟过去的劳动不可同日而语。而父母年老后有社保医保,很多人还有个人养老金计划,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过去子女为父母提供保障的作用。当然,很多成年子女仍然会照顾老人、帮忙管理财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年人已经没有那么“需要”子女了。


所有的回报加起来,远远低于养孩子需要付出的成本,也难怪现在的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拿到诺贝尔奖的克劳迪娅·戈尔丁自己也没有选择生育,不知是不是跟她一辈子都在研究生育给女性带来的损失、早就看清了这些事实有关。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8张

■ 图片来自电视剧《瑞草洞》



02

如果“非生不可”,

那么投资教育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当养娃变成“最亏本投资”,为什么数据却显示,那些拥有更高学历、更高收入的群体,如果有了娃以后,反而愿意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呢?


这成了让经济学家最困惑的现象。


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婚父亲照看孩子的时间增加了一倍,平均每天1小时,已婚母亲照看孩子的时间增加到每天2小时。而且,受教育较高的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比受教育较低的父母更多,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母亲,每周花在照顾孩子上的时间比高中以下学历的母亲多了4.5小时。金钱方面的投入就更不用说了。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9张

■ 图片来自电视剧《安家》


我们的亲身经验也是养孩子越来越“精细”:


  • 过去,可能一年级的孩子就自己上下学了,放了假孩子们就在外面和朋友们疯玩;


  • 可现在的家长都变成了“直升机父母”,给孩子安排大量课外活动和日程安排,忙于接送孩子参加培训……孩子的安全问题更是整个社会都关心的大事,像是在美国有些州,把11岁的孩子独自留在家里都成了违法行为。


这些行为有些确实已经做过了头,不一定是好事,但它们背后的原因是非常理性的,那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带来的回报大幅提高了。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10张

■ 图片来自电影《如父如子》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能的回报大幅度增加,也就是学历变得值钱多了。在1980年代,25-34岁的人当中大学毕业生收入是高中毕业生的1.2倍,但现在,他们的收入是高中毕业生的1.6倍。


因此,过去那种多生孩子、在每个孩子身上投资更少的养育策略,显然不如现在这种少生孩子、在每个孩子身上投资更多,让他们尽可能地进入好大学、获得高薪工作的策略,更能得到比较大的回报。


而且,父母受教育程度和收入越高,就越能体会到,很多东西是不能“外包”的,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你能为孩子提供的高水平的辅导(不仅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和工作的方法)、支持和丰富的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如果靠雇佣保姆或者家庭教师,确实无法给孩子同等的教育投资。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11张

■图片来自电视剧《天空之城》


中产家长们的“精细化育儿”,只是针对这种现实的自然而然的反应。


另外,如果转换一下思路,不把养育孩子当成“投资”,而是当成一种体验丰富、要求极高、无法替代的“奢侈品消费”,很多事情其实就说得通了。


经济学上,奢侈品的定义,就是你的收入增加得越多,就越舍得给这种商品花钱,而且花的钱的百分比一定高于你收入增加的百分比。


  • 下馆子吃饭就符合这种模式——有钱人在外面吃饭的比例更高;


  • 养育孩子也符合这种模式——你越有钱,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所占比例就越高。


把孩子视作“奢侈品”,意味着当你接受过很多教育、拥有很多资源的时候,花时间陪伴孩子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像有人就是愿意为爱马仕一掷千金,也有人就是愿意为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体验,这不是对错问题,而是偏好选择。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12张

■图片来自电视剧《天空之城》



03

当养娃已成为“奢侈品”,

中产家庭该怎么办?



看完这些经济学洞察,相信许多中产家庭都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01

是否选择养娃这个“奢侈品”,是你的自由


不管你是选择不生,还是生一个或几个孩子,都不用感到压力——毕竟,任何消费活动都不会吸引所有人,有些人会比其他人更喜欢孩子,也有些人比起养娃,会更喜欢消费其他东西。


不过,既然养娃成了一种消费,那么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爱生孩子、生育率下降,也是必然的结果。


02

不妨重新定义养育孩子的价值


既然养娃不再是“投资”,而是“购买奢侈品”,那么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关注体验价值和情感回报:享受和孩子共处的时光,见证孩子的每一个小小成长,和孩子共同学习……


这些比金钱更加珍贵的东西,才是养育孩子时最值得珍惜的点点滴滴。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13张

■图片来自电视剧《天空之城》


03

在AI时代,也要重新思考“教育回报”的问题


过去我们对升学、让孩子上名校的重视,源于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最近几十年来的大幅度提高,但最近几年,AI把这一切都打破了。


华尔街日报前两天刚发布了一篇新文章《证据显示:人工智能正在破坏美国年轻人的就业前景》,里面提到2023年以来,公司招收的22到25岁的初级程序员数量——也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急剧减少。甚至连客户服务这种主要靠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工作上,AI也在逐渐取代人类。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14张


“孩子进UCLA花了1000万!” 养娃是否已成最亏本的投资?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15张


那么,什么是真正能给孩子未来带来回报的教育呢?以往盲目追求名校所带来的种种“内卷”行为,动辄几十万的补课费,即使能把孩子送进名牌大学,等孩子大学毕业后,又能得到多少回报呢?又有哪些投入,能让孩子在AI时代也能立于不败之地呢?


对于每个正在给孩子投入高额时间金钱的家长,这可能才是最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文章来源于爸爸真棒

推荐阅读:

游子|我们为何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回来?

体育节小食重磅来袭

2016-2017赛季总决赛 疯狗队-梦之队 战报及统计

版权声明:“备战深国交网”除发布相关深国交原创文章内容外,致力于分享国际生优秀学习干货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原谅,并联系微信547840900(备战深国交)进行处理。另外,备考深国交了解深国交及计划参与深国交项目合作均可添加QQ/微信:547840900(加好友时请标明身份否则极有可能加不上),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请将您的合作方案发邮件至v@scieok.cn

本文链接:http://shenguojiao.scieok.cn/post/5142.html

国际化教育理念  微信公众号:scieok
微信号:ScieOk_cn

加微信,发送 2025 即可进群获取深国交备考资料,并有定期分享相关教育心得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支付宝账号

财付通账号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深国交2024年英美本科录取小计

    深国交2024年英美本科录取小计

未标注”原创“的文章均转载自于网络上公开信息,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深国交备考 | 如何备考深国交 | 深国交考试 | 深国交培训机构 | 备战深国交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www.ScieOk.cn Some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23092号-1商务合作
友情链接:X-Rights.org |中国校园反性骚扰组织 | 留学百词斩 | 南非好望角芦荟胶 |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 备战韦尔斯利网| 备战Welles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