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国交首次降分?!初二公立转深国交女孩就读1年后的就读体验
435 人参与 2025年09月30日 21:44 分类 : 纵观深国交 评论
-
最近深国交宣布进阶数学A*的要求降低,数学从93降到90!A更是降到了80!原本差几分就拿A*的同学喜大普奔!
这也导致不少学生原本都准备转校,结果看到学校政策出来又能拿A*了,又准备回国交了。深国交的家长抗议学校压预估分这件事,已经持续好几年了。但过去学校招生很好,英国升学又是全国独一档的优秀,所以几乎都是选择硬刚家长的。如今突然转风向,还有人表示是不是这几年整体招生大环境变差,英国升学输给光华剑桥后,校方也开始放弃硬刚,向学生低头了。那么在深国交读书到底是什么体验?拿A*到底难不难?同学们都很卷吗?我们的学生作者Judy已经在深国交学习了一年,曾撰写广受好评的文章《深圳女孩:初二拿到深国交Offer,我却陷入了纠结……》记录考上深国交的心路历程,今天则将她过去一年在深国交的成长和所思所想做了一次总结,相信对于新的国交er会非常有参考价值。从我进入深国交起至今已近有一年多了,这一年的学习生活不可谓轻松,但是收获的成长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这一年(或许还有以后)的挑战,那就是不确定性。深国交处处充满了不确定性:
- 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是不确定的:每一年选修课都会换同学,每门课都会换老师;
- 时间表是不确定的:各种各样的社团和学校活动会让每个同学的课余时间很随机;
- 升学方向是不确定的:有不同的国家和很多不同的专业可以选择。
这和公立学校的标准化体系形成了很明显的差异:我曾经遵循一成不变的时间表,和同样的同学和老师相处好几年,学习固定的科目,有着唯一的升学目标。虽然深国交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是我一直以来都梦寐以求的,但我不得不承认我低估了跳出原有的生活框架的困难。经过两个学期的挣扎,探索和自我反思,我有一些宝贵的收获。(新学年开学,孩子如何赢在新起点?扫码免费报名【深圳·开学鸡娃大会】,哈佛、西北名师、港大牛娃都在现场)从国家到口音,从上课节奏到作业布置,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安排和习惯。深国交的老师们有着很多样的教学风格,其中有比较严肃的,有比较幽默的,也有“放养式的”。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学生自己很难决定,所以找到合适的师生相处之道很重要。举个例子,我G1的化学老师是一位讲课进度比较快的老师,她的课堂思路比较跳跃,可能是因为觉得大家都在九年级打下了牢固的学科基础。但是由于我是八年级结束就来深国交,暑假也没有补课,所以一开始上化学课的时候感觉完全听不懂。于是我决定在自己预习课本的基础上及时参加校外补习班,后来就能够比较顺利的跟上课堂进度了。除了讲课进度快的老师,我也听同学们提到过“放养式”上课的老师,在课上讲课的方式是念PPT,这让很多同学觉得课堂不够充实。如果遇到这样的老师,可以当做锻炼自学能力的机会,自己安排学科的学习进度。课堂需要认真参与,但是不能再像公立学校一样期待靠老师就能理解所有课堂知识了。最后比较重要的是,虽然学校里会有一些关于部分老师的负面评价,但是希望同学们不要因为二手信息轻易对老师下结论或产生刻板印象。即使真的对老师不满意,也要合理表述。根据我的经验来看,深国交的老师们绝大多数都是负责且有良好教学能力的,建议大家不要随便与老师产生矛盾和隔阂。 其次,学会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重要。我刚开学的时候不知道电子教科书去哪里找,不知道有Scheme of assessment这个东西,不知道考试考什么内容,不知道怎么看课本上密密麻麻的字,不知道怎么筛选练习题目,等等。好在最后都在摸爬滚打中学会了,我也逐渐摸出来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看完上面的内容,大家可能会觉得深国交不是很靠谱,但我想说的是深国交参考了国外大学的授课模式,在深国交碰到的困境出国留学后一样会碰到。深国交的环境很好地模拟了大学生活的场景,锻炼了学生们的适应能力,给予我们宝贵的经历,这样我们才能在大学生活中如鱼得水。反过来,如果深国交像一些公立校一样军事化管理,不给学生和老师自由度,校园文化没有多样性,可能反倒对学生没有好处。国际体系的课外活动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非常多样,给学生们的选择空间很大,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有质量上的区别。如果没有想清楚就参加可能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或者没有质量,所以慎重选择参加的活动是很重要的。主要的课外活动形式包括社团,学生会,竞赛,暑期研学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主办方可能是学校,课外机构,或者学生自己。在我看来筛选活动的首要准则是自己感不感兴趣,如果仅仅是因为某个活动热门就决定参加可能会失望。当然,广泛的尝试的确是探索兴趣的好方法,只不过要建立在自己有意愿的基础上。 其次就是要筛选活动的质量。说实话我认为在上一年做活动的经历“失败”比“成功”多,比如参加了自己有些排斥的辩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没有继续尝试;比如野心勃勃的发起了一个环保项目,虽然最终的产出已经不错了,但是离自己设想的规模差了很远;比如参加了看似高大上的暑期研学活动,但是最终发现是“草台班子”。我经过自我反思,发现这些教训里有一些可以总结和规避的地方: 用暑期研学营举个例子。需要问清楚主办方,每天的行程安排,活动产出,同行的都有谁,等等。然后思考这些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其中有没有参杂水分的可能,时间会不会被浪费,实际的行动和预期会不会有差距。如果每一个参加的活动都经过慎重地思考,就能很大概率高效地进行专业兴趣探索和能力提升,避免很多踩坑。 另一个例子是社团。在深国交有两百多个社团,包含所有你想象的到的板块,不论是学术,公益,还是实践类型的社团。同时,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存在很多比较短命的社团,或是报名的人不少,实际参加的人不多。而且鉴于大部分社团都是学生自己组织的,组织的有效性和号召力与老师相比会有较大的差距。根据我的经验,如果想要进入心仪的社团并获得不错的社活体验,需要在ECA fair(社团展览)上问清楚社活时间,地点,内容,规模,任务量,等等,并将其与自己的预期做对比。我认为广泛参加社团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心仪的社团很少也不必担心,可以试着自己创办社团或做其他课外活动。以上都是外界层面的问题,除了这些我还经历了心理层面的挑战。作为一个在公立体系浸泡了八年的小孩儿,我习惯了日复一日和同伴一起上下学,在同一间教室待上很久很久的时间,和固定的老师建立稳固而亲密的师生关系……我感觉我是在公立学校生了根的。到了深国交好像自己和所有同学和老师的距离感都增加了。突如而来的自由让我感觉不知所措。我学着自己安排午休的时间,自己寻找不同课上的“搭子”,自己处理没能及时提交的作业,自己思考未来的路怎么走。不得不说,逐渐独立的过程是艰难而且痛苦的,我也会时不时幻想回到公立学校,和熟悉的人待在一起,做着熟悉的事情。我习惯并且享受所有事情都往已知的方向稳步前进的感觉,喜欢付出就有回报,喜欢不经过思考就做出和大家一模一样的决定,并不需要为此承担责任。走出以前的避风港,我才发现原来以前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值得审视,我体验到了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的感觉,失败的感觉,在迷茫中不得不继续往前走的感觉。过去的经历是我的舒适区,现在的经历是我逐渐走出舒适区的过程。我感激自己进入深国交的决定,在这里我得到了以前无法想象的成长。
推荐阅读: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是天赐的礼物
游子|我们为何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回来?
2016-2017赛季常规赛第三四场战报及统计
版权声明:“备战深国交网”除发布相关深国交原创文章内容外,致力于分享国际生优秀学习干货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原谅,并联系微信547840900(备战深国交)进行处理。另外,备考深国交,了解深国交及计划参与深国交项目合作均可添加QQ/微信:547840900(加好友时请标明身份否则极有可能加不上),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请将您的合作方案发邮件至v@scieok.cn
本文链接:http://shenguojiao.scieok.cn/post/5120.html
-
深国交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 学在国交 微信公众号:scieok
微信号:ScieOk_cn
加微信,发送 2025 即可进群获取深国交备考资料,并有定期分享相关教育心得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