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哥大的放榜,从个位数录取扩招到22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哥大与其他学校合办的双学位发榜了!
仔细一看,这不就是「曲线爬藤」的最佳出路吗?——
要知道,哥大本校本科录取率低至3.85%,而这几个双学位项目的录取率则高得多。如哥大+巴黎政治学院双学位项目录取率为18%,哥大+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录取率31%,哥大+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更是高达41%!
更令人心动的是,前两年在非美国地区读书,能省下不少钱,一年开支不过美国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其实,除了哥大,不少美国大学提供双学位项目,有的是跨校,有的跨国。
今天,#中产留学不焦虑指南,继👉🏻美国省钱式留学、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芬兰、中国香港、挪威、日本留学信息差后,我们梳理了50+大学的双学位合作项目,找到「曲线爬藤」的新路径。
这跟双专业(Double Major)不同,如何辨别?主要看「由谁颁发学位证书」。
通俗意义上,只有「一个」学位证书,但上面注明两个细分专业领域,则是双专业;如果拿到「两个」学位证书,分别由某个大学不同学院或不同大学颁发,则是双学位。
双学位项目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包括:
类型一:校内双学位
在学校同时达到两个专业学术要求,拿到两个学院赋予的学位证书。
一种是「定制式」的双学位项目,比如宾大管理和科技(M&T,Jerome Fisher Program in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双学位项目;另一种是「自由组合式」双学位,比如杜克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学的双学位。
■PrepScholar网站列出一些提供校内双学位项目的热门大学。
类型二:跨校双学位(Dual degree)
我们都听过「学校之间互选课程」,比如麻省五校联盟(阿默斯特学院、史密斯学院、曼荷莲学院、罕布什尔学院、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共提供6000多门的本科课程,学生在offer校读完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后,可以在其他四校选修2门课程。
而跨校双学位是互选课程的升级版,毕业后获得两所大学的学位认证。
这又可以分为三种:
■著名的「七姐妹女子学院」之首韦尔斯利学院,开设了和MIT的互相课程双学位
-跨领域
很多藤校会和顶尖艺术院校联合举办双学位项目,比如哈佛-伯克利音乐学院项目、布朗-罗德岛设计学院项目;还有文科强校+理科强校组合,形成绝佳互补,比如没有工程学院的埃默里大学,和有着全美TOP10工科实力的佐治亚理工学院合作的工程双学位项目。
-跨类型
很多文理学院会和综合性大学构建3+2项目,前三年在文理学院就读,后两年选择一所理工牛校深造,比如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哥大、达特茅斯、圣路易斯华盛顿等都与诸多文理学院合作。
-跨国家
一些学校会和国外院校达成2+2联合培养,比如哥大和巴黎政治学院、哥大与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哥大与香港城市大学、加州伯克利和巴黎政治学院的联合学位。
类型二:本硕双学位
美国本硕双学位一般为3+2或4+1项目。
学生在3年或4年完成本科课程后,再用2年或1年完成研究生课程,毕业后同时拿到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且项目范围比较宽泛,既可以同校,也可以跨校,同时也有限定项目或自由组合的选择。
比如鲍登学院和哥大的3+2项目、哈弗福德学院和宾大合作的4+1项目;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双学位课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注册学士学位和工程学硕士学位的学生,还将获得奖学金(Dean’s Master’s Fellowship)。
「曲线」上藤校的两种方式
读美国大学双学位,绝不是一条「小众赛道」。
据圣劳伦斯大学和范德堡大学法学院的两位教授2016年做的一份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大约20%的美国大学毕业生获得了双学位。
而申请中,「直申」被视为最快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申请跨国籍项目比跨领域项目要容易。
比如,布朗-罗德岛设计学院项目需要同时走两个学校的网申通道,且必须被两个学校同时录取,选拔的人才多为兼具藤校实力和艺术特长的学生。
从数据来看,2024年共953人申请,仅20人被录取,录取率为2.1%,比布朗直申录取率(5.2%)还要低。
修读布朗-罗德岛设计学院项目的学生,第一年在罗德岛设计学院进行实验和基础研究学习,并参加布朗第一学年研讨会,修3门及以下课程;第二年根据申报的专业在两校完成至少5门课程。
5年内要完成至少156个学分,其中布朗修至少60个学分。
相比较而言,选择不同国家大学的双学位项目,则优势更为明显,且宽容得多。
其一,留学成本降低。在欧洲或亚洲就读2年,相比4年都在美国,不管是学费还是生活费按照校区来计算,都要便宜很多。
比如哥大与都柏林圣三一学院项目,前两年在圣三一学院就读,修满120个ECTS学分(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欧洲学分互认体系)、60个哥大学分;后两年进入哥大通识学院就读,且须选择和圣三一学院选修课程相匹配的专业,须修满128个ECTS学分,64个哥大学分。
不仅如此,国外院校的双学位项目会提供奖学金,比如哥大与港城大的联合商科学位每年奖学金为2550美元到44600美元不等,对追求性价比的家庭是一种选择。
其二,录取率更高。
比如哥大与巴黎政治学院2023申请季的录取率为18.5%,哥大与都柏林三一学院的录取率为25%左右(374人申请,158人进入面试环节,最终94人获得录取),比哥大3.85%的录取率高得多。
就读加州伯克利-巴政双学位项目的大二学生告诉我,她这一届录取了三四十人,当时申请时需要提交一个补充文书,同时通过面试审核。
除了直接申请之外,双学位还有一种方式是「入学后申请」。
适用于很多文理学院和综合大学跨类型双学位项目,既能享受文理学院的优质教学、小班教育,也能感受综合性大学的课程和资源,录取率高,也被视为「曲线上藤校」的一种方式。
比如哈弗福德学院和宾大合作的4+1项目,学生在哈弗福德学院完成4年的本科工程和科学课程后,再在宾大学习一年,学习七门研究生工程课程,最终获得哈弗福德的理学学士学位,和宾大的工程学硕士学位。
一般学生在大二或大三春季申请,GPA要在3.0以上,且科学和数学课程的GPA至少是3.3,同时要有一位或多位哈弗福德教师推荐信。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项目对校内选课往往有严格要求,且多面向理工科学生。如果对文理学院人文社科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可能不适合该项目。
另一方面,就读年限多是3+2或4+1组合,意味着比四年制多一年,会增加一年的支出。
双学位的认可度
很多人担心的就是,双学位的认可度到底怎么样呢?
从学历证书来看,认可度自然是很高的,但是大众难免会带有一些「有色眼镜」。
Open AI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就曾经陷入一场争议,将双学位带入大众视野。
她的领英学历上一开始只保留了自己达特茅斯学院的学习经历。其实她读的是科尔比学院和达特茅斯学院的双学位项目。很多人开始质疑她「学历不实」。
达特茅斯官网还出面,认证了其校友身份。
我也认识一些双学位学生,在网上发声时也会遭到某些人的质疑:她是靠「曲线救国」进的藤校,不算正宗藤校生。
可是能曲线救国成功的,明明也是经过了重重筛选,拼的也都是真本事。
而且读双学位或许比单一大学体验有着更多元的感受。
如读哥大-巴黎政治学院双学位的Sherry前两年在巴政主修政治与政府,副修法律人思维,其中巴政的政治学位列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哈佛。两年时间,她修完了167个学分,1216个总课时。
后两年她将在哥大通识教育学院读经济-政治联合专业。这个专业侧重于经济课程,同时结合政治和国际关系课程,相比单个专业要多修18个学分。
而她的很多同项目同学在哥大都选择了经济相关专业,这意味着选择联合专业的Sherry将面临更多课业量,相当于双学位+双专业。
同时,她还有在法国和美国求学的双重经历,也让她看待世界多了一些更多元的维度。
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圣劳伦斯大学的和范德堡大学法学院的两位教授2016年的研究报告显示:「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拥有双学位的人在大学里花了更多的时间」。
更加有价值的是,在就业市场上,双学位学生正在成为香饽饽。
未来世界更需要的是跨学科,跨领域,强适应的人才。
像杜克大学一名学生修了平衡视觉艺术和神经科学双学位,因为高中阶段的IB和AP课程可以兑换一些学分,他免去了一些通识课程的学习,把更多时间分配给双学位。毕业后找到的工作,正好对应了他的双学位——致力于研究艺术在医学治疗中的作用。
我还认识一位在文理学院西方学院读书的孩子,他的工程学科课程可以去加州理工修读,毕业后的起薪非常高。
莫纳什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双学位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比单学位学生高40%,尤其是人文和社会科学(HASS)和STEM双学位组合,就业率明显更高。
如果看过这篇文章,只能记住一件事的话,或许就是留学的新选择:
藤校录取率越来越低,教育质量也随着资金流失而面临挑战之下(👉🏻特朗普砍掉哥大4亿美元,哈佛:下一个可能就是我),或许换个思维,选择双学位项目,是一条从短期、长期来看都值得的路。
文章转自:谷雨星球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备战深国交网”除发布相关深国交原创文章内容外,致力于分享国际生优秀学习干货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原谅,并联系微信547840900(备战深国交)进行处理。另外,备考深国交,了解深国交及计划参与深国交项目合作均可添加QQ/微信:547840900(加好友时请标明身份否则极有可能加不上),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请将您的合作方案发邮件至v@scieok.cn
本文链接:http://shenguojiao.scieok.cn/post/4974.html
未标注”原创“的文章均转载自于网络上公开信息,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深国交备考 |
如何备考深国交 |
深国交考试 |
深国交培训机构 |
备战深国交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www.ScieOk.cn Some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23092号-1商务合作
友情链接:X-Rights.org |中国校园反性骚扰组织 | 留学百词斩 | 南非好望角芦荟胶 |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 备战韦尔斯利网| 备战Welles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