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SCIE深国交备考2024及校园生活
虽然我在英国读书,但美本最近早申放榜的消息还是刷屏了一轮又一轮。有的学弟妹开心地分享被录取的好消息,也有人各种转发小道消息,比如MIT被录取的女生被家长集体举报资质作假。
但唯独听不见一部分学生的声音:拿到拒信的人。
时间推回到2年以前,2022年1月,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打开邮箱,迎面而来的却是一个巨大打击:我被牛津大学拒绝了。
更加尴尬的是,此时此刻,我的同学正拿着手机拍摄视频,准备记录我拿到offer的惊喜瞬间。
我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如何接受被心仪大学拒之门外这个事实?
■Lucy分享的播客已经上传了,下拉文末获取。
01
收到拒信的那一刻
2021年10月,我决定提交牛津大学的本科申请,专业方向是考古与人类学。
作为英文是第二外语的国际生,申请文科专业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被录取的概率十分渺茫。牛剑放榜后,今年的三十张offer,没有一张来自人文类专业。
虽然录取率低,但申请牛津的机会难得,抱着「不申白不申」的心态,我早早提交了UCAS,并有幸在十一月份收到了面试邀请。
牛津放榜日是1月11日。
当天下午4点开始,顶着紧张和焦灼的心情,我不断刷新邮箱。某一次刷新之后,期待已久的邮件出现,点开,查看,一封拒信骤然弹出,空气一瞬间变得沉默,同学也掐掉了相机。
我想说记录下来也无妨,明明本来也没有抱很大期待,但除了宣布被拒的消息,脑海里一片空白,嘴角发苦,一个词也说不出。
■截图来自本来拍摄拆offer惊喜的视频
被拒时刻,哪怕我已经做过一遍又一遍心理建设,但说不失落那是假的。
千种情绪涌了上来。
缓了一会,我才庆幸自己吃过了饭,不然可能一时半会也难以下咽吧。随后,我将拒信截图发了朋友圈,配文「不必安慰」。
我并不是真的抗拒帮助,而是不想在安慰和怜悯中被迫成为「失意者」。
尽管人们的安慰大部分时候是出自善意,安慰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定义。失意时,我想我更需要倾听与支持,而不是安慰。
「人并不总是有机会被牛津拒绝吧。」我对自己说。
但内心却不像我表面上展示出来的那样平静,许多情绪藏在水面之下,随时准备给我一击。思考或许是最好的解药,当晚,强压着浮躁不安的心绪,我在纸上为自己写下了三条建议:
别被多余的情绪绑架。
永远不要放弃思考。
试着幽默一点。
写完之后,原本藏在水面下、随时准备爆发的情绪,竟然悄无声息地缓和了。
02
怎样才能不emo?
对我来说,情绪控制是一门终身的学问。
被拒之后,我反复提醒自己,切莫抱着自我证明或自暴自弃的意图,刻意放大自己的情绪。
太过低落,太过高昂的情绪都会蒙蔽理性思考的能力。就像长跑,均匀呼吸、稳定步伐才能穿越漫长的距离。
这一点是我从曾经和抑郁情绪的对抗中学到的。
中考结束后,我想转国际路线,并在家人的支持下gap了一年,在家一边休息一边备考。现在回头看,那一年的孤独和迷茫成为了后来抑郁的诱因。
入学后,同学的优秀使我相形见绌,同时,陌生的体系和课程也令我无所适从。这一切压力积累到G2下学期爆发,我连请了几周假没去上学,每天陷在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里无法自拔。
那几周,有个问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我有支持我的家人朋友、优裕的物质条件,也没经历过重大伤害,我感觉自己什么都有,但为什么还会抑郁呢?
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亲人朋友的支持,role models的引领给了我无限的力量。
比如我从妈妈身上学到的乐观和豁达。
去年搬家,新家一时半会还没配齐家私,妈妈只能打地铺,我很心疼。没想到妈妈高兴地说,睡在床上的机会大把,但打地铺的机会才是少之又少。这样的心态不断引领着我,让我知道我的幸福原本就建立在对自己的情绪掌控上。
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视角,自己的心情也会随之改变。
当然,控制情绪并不意味着戒除情绪,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失落、沮丧、愤怒等情绪,我就不能理解与之相对的坦然、宽容和同理心的美好。
要控制情绪,我能做的只有不断思考。
就拿被拒这件事来说,当我因为收到拒信而感到失落的时候,我会问自己:为什么会这么难过?是因为努力了很久,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录取吗?
情况看似如此,然而,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更了解这个自己将要学习的学科,在面试中和教授有过愉快的交流。
光是做出申请牛津这个决定,我就已经收获了许多珍贵的经历,而如果我没有勇敢地去尝试,我现在也还在舒适区里。
被牛津拒绝并没有使我退步,而准备牛津申请的过程让我变成了更好的人。
■lucy朋友圈晒出的拒信
我一直很喜欢脱口秀,也曾经幻想过哪天能有上台讲脱口秀的经历。有时我甚至觉得生活就是脱口秀舞台,痛苦是幽默的养料,而欢笑是忧郁的解药。
放榜当晚,我跟室友同时被拒了,痛定思痛之余,我不禁替牛津感到扼腕。
被拒多少是一件大事,不能轻轻揭过。于是写了一张纸贴在门口,晚上就收到了满满一袋子瓜果零食。小小的袋子都装不下了,机智的我们第二天换成了一个XXL大袋子。
来自同学澎湃的善意冲淡了忧伤,谢谢大家,芝士饼干真的很香。
03
「要爱具体的人」
我经历尚浅,对申请了解或许有不到位的地方。
但从我的角度看录取,我认为无论什么学校都是在按照自己的喜好录取学生。即使是名校,他们的标准也只是众多标准中的一种。
这个标准不区分成功者与失败者,不区分高贵或卑贱,只有合适与否。申请的时候,当局者迷,很难看清这一点。它也许是最好的,但未必适合自己。
■大学排名多种多样,甚至有学校为排名而造假,这是TIMES发布的英国最佳大学排名。
当时收到面试录取后,我读到了一位牛津学姐的文章,记录了她的挣扎。
这篇文章对我影响很大,我当时就想,在光环之下的牛津,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是否适合我呢?
之前看罗翔老师的访谈,他引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爱具体的人,不爱抽象的人」。
我想,择校或许也可以这么理解:想去牛津,是因为喜欢这所学校的内在,还是爱它身上被建构的光环?
我很庆幸自己在放榜前就开始思考过这个问题,随后我发现,上不上牛津并不会对我的人生造成决定性的影响,能去是圆梦,但偶尔也会有「非去不可」的想法,这么想是不对的。
在申请中,若太过于关注他人的成功,就越难摆脱对「失败」的恐惧;若太过于关注学校头顶的光环,就越难清晰地审视自身。
其实无论在何时何处接受何种教育,对现在的我来说,教育的意义都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我记得放榜日的前一周是我的生日,我没有许下被牛津录取的愿望,而是告诉爸妈:
「我的生日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多读点书,勇敢地去体验各种事情,增加自己的人生厚度。我最想要的生日礼物,就是勇气和智慧。」
这个愿望,意味着不要为了标签奋斗,要努力对抗虚荣。
这些看起来都是简单的道理,但我不得不一遍一遍反复提醒自己,如同逆水行舟,才能勉强做到。
文章的最后,我想分享给大家一首诗,来自纪伯伦《先知》中的名篇《论孩子》。
九岁时,妈妈让我给尚在摇篮中的妹妹读书,我随手拿起这本《先知》来读,当时并不理解意思。
现如今我思考教育相关问题时,总想起这首儿时读过的小诗,并惊讶地发现它包含了我对教育全部的理解和期许。
(以下翻译结合了几个常见的译本和我对诗歌原文的解读,希望诸位喜欢)
《论孩子》纪伯伦
于是一个怀中抱着孩子的妇人说:请给我们谈谈孩子。
他说:
你们的孩子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是由“生命”自身渴望而生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尽管他们在你们身边,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栖息于明天。
即使在梦中,你们也无缘造访,
你们可以拼尽全力仿效他们,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们是弓,儿女是从你们那里射出的生命之箭。
那射者瞄准无限之路上的箭靶,用力将你弯曲,使箭飞得又快又远。
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既爱飞翔的箭,也爱稳健的弓。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FindingSchool拓校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备战深国交网”除发布相关深国交原创文章内容外,致力于分享国际生优秀学习干货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原谅,并联系微信547840900(备战深国交)进行处理。另外,备考深国交,了解深国交及计划参与深国交项目合作均可添加QQ/微信:547840900(加好友时请标明身份否则极有可能加不上),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请将您的合作方案发邮件至v@scieok.cn
本文链接:http://shenguojiao.scieok.cn/post/4492.html
未标注”原创“的文章均转载自于网络上公开信息,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深国交备考 |
如何备考深国交 |
深国交考试 |
深国交培训机构 |
备战深国交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www.ScieOk.cn Some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23092号-1商务合作
友情链接:X-Rights.org |中国校园反性骚扰组织 | 留学百词斩 | 南非好望角芦荟胶 |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 备战韦尔斯利网| 备战Wellesley